今年前8個月,湖南出口額增長65.4%,增速全國第一,這當中絕大部分商品是通過口岸走向世界的。如今,湖南口岸數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成為中部地區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
傍晚的城陵磯港 百年老港換新顏
在湖南唯一通江達海的國家一類水運口岸——岳陽城陵磯新港一期碼頭,50噸的紅色龍門吊機正不停地運轉著,10多輛大卡車排著隊等待吊貨。港區工程技術部部長劉湘岳告訴記者,這里運營雖然還不到10年,但已經不能滿足港區周邊快速增長的貨物進出口需求了。港區機器除檢修時間外23小時不停地運轉,力求今年的貨物吞吐量超過60萬標箱。
時光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城陵磯還是一片“地無三尺平,茅草齊腰深”的荒地,為滿足大西南地區運糧的需要,地處長江要塞的城陵磯擴建為具備長江航運能力的碼頭,并逐漸成為長江中上游地區客貨集散地。工作了40多年的六旬老人李三勝回憶,七、八十年代的長江水道上各種經濟力量爭相發展,長江沿線大概每50公里就有一個鋼鐵廠,鐵路運輸滿足不了鋼鐵廠對礦石的需要,就靠長江船運,這促進了長江沿線航運的發展。
1980年,城陵磯港建成了客、貨、重件等8座碼頭,各運輸公司的業務進入快速發展期,貨運種類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湖南遠洋運輸岳陽分公司總經理嚴哲新介紹,城陵磯港最初只是運送一些低端的農產品和礦石,隨著社會經濟和航運的發展,物品種類逐漸豐富起來,一些電子信息產品、高端化工產品、湘鋼的汽車板、大型機械化設備等物資逐漸登上貨船,走向世界。
1997.05.31-洪都拉斯籍“昶遠”輪揚帆日本
內陸港“搖身一變”成海港
1997年5月31日,一艘洪都拉斯貨船沿長江航道駛入城陵磯,短暫停留后,直航日本名古屋港,岳陽從此迎來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條國際直航航線。隨后,直達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逐步開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岳陽至東盟、岳陽至澳大利亞接力航線相繼運營,岳陽實現了長江岸線與海岸線的無縫連接,水線輻射到湖南內地。嚴哲新說:“湘、資、沅、澧等航道改造以后,就把‘毛細血管’延伸到了有水的位置,把貨物全部聚集到岳陽,然后通過岳陽的大船運往世界,一定程度上講,城陵磯口岸打通了湘北到國際的路線。”
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
憑借“通江達海”的交通優勢,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于2009年正式封關運營,它與出口退稅啟運港、汽車整車進口指定口岸等平臺形成“一區一港四口岸”聯動發展模式,使岳陽成為同時擁有6大開放平臺的產業園區。
在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國際商貿保稅物流中心內,進口商品展示、保稅倉儲、保稅加工、跨境電商相互交融。入駐企業能享受到倉儲、代理退稅等多項服務,市民也可以一站式采購各國進口商品。
記者采訪時,一批從中東進口的高端SUV正在綜合保稅區內排隊接受環保檢查。相比傳統的4S店,平行進口少了不少“中間商”,能為購車者省下至少一成的錢。
“原來我們汽車定的是全年完成1萬臺,但是我今年一季度就完成了3000多臺。三個季度就可以把全年的任務完成。突破1萬臺應該說問題不大。(我們的進口量在)全國綜保區(可以)做到第二。”一汽車貿易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
城陵磯集裝箱碼頭 開放崛起新篇章
作為瀟湘北門,岳陽城陵磯口岸沐浴著長江經濟帶的春風,吸引著更多“一帶一路”上的外資企業進駐湖南。
上個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新金寶項目在岳陽試運行,成為我省引進規模最大的臺資項目。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許克軍表示,岳陽通過引進新金寶項目,目的在于打造一個新的千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集裝箱港吊機匆忙裝卸貨物
城陵磯口岸的發展帶動了現代航運物流業迅猛發展。新港集裝箱吞吐量由2009年的不到4萬標箱提升到2018年的50萬標箱,連續多年增幅居長江內河港口第一。
在城陵磯集裝箱港,新建的二期碼頭將在明年全部投入使用,屆時城陵磯港區年吞吐貨物量將超過120萬標箱,它的建成也預示著三湘“北大門”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行家說門道】湖南省政府口岸辦主任楊中萬:
“湖南整個的外貿進出口物流量,水運占到了60%以上。岳陽區位優勢還是比較獨特,在洞庭湖區是一個新的開放經濟的增長點,完全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