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陵磯港務有限責任公司退休干部湯華魁在項目現場檢查設備情況。
一個70歲的老人,每天在大型的鋼鐵設備中爬進爬出,為監督港機設備制造,一人干了3人的工作量!拋家舍業遠赴千里之外,一干就是4個月,他就是城陵磯港務有限責任公司退休干部湯華魁。
今年6月1日,湖南省港務集團斥資4億元建設的城陵磯老港環保提質改造項目啟動。湯華魁臨陣受命,遠赴千里之外的江蘇無錫工力重機有限公司,擔負起監造項目港機設備的重任。
湯華魁曾任公司四屆班子成員,是設備技術與管理的行家。要當好設備監造之職,不僅熟練掌握設備圖紙,熟悉設備制造所規定和涉及的各項技術規范,熟練掌握機械制造、人工加工的技術要求和規范,還要具備超強的責任心與協調能力。監造效果將直接影響到項目建設進度,以及投產后的運行質量和效率。
港機設備“高大上”(超高超重超大、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按照正常的監造能力,一人只能監造2-3臺。而湯華魁一人監造了包括3臺橋式卸船機、3臺堆取料機和1臺裝車機,共7臺設備,工作量幾乎為常人的3倍。因為港口設備大型化,所以主要結構件都是“高大上”,監造過程,需要這個70歲的老人經常往上面爬、往里面鉆,非常辛苦。
此次監造難度大。因7臺大型港機設備同時開工,分布在七八個車間,點多面廣,監造工作量大。加之工期緊,時間集中,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基本扎根在設備制造現場,連國慶節都沒有時間回家。湯華魁由“駐廠代表”變成了“駐場代表”。
負責港機設備制造的江蘇無錫工力重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鐘由衷地說,湯爹吃得苦、耐得煩,工作認真、細致,為他們幫了很多忙。
“3臺主梁結構件制作均已完成,其中兩臺已分別進行完廠內試拼裝,另一臺已開始試拼裝,都在等待鋼軌……。”這是湯華魁發回的第三份進度報表。報表內容包括了施工項目進度、進度百分比表、施工進度圖片、質量監控情況、安全監控情況等。表述專業精當,讓人一目了然。看到報表后,省港務集團董事長徐國兵連連稱贊。
“時逢一七三江暖。寄語前途遠。喜看城港已春天,趁勢上、除羈絆。轉型改革多求變。重建隨心愿。創新窗口美家園,達共享、宏圖現。”這是2017年湯華魁為紀念城陵磯港建港50周年的詞作,飽含著他對港口變化的欣喜和對港口美好未來的期盼。從湯華魁的身上,可看到各行各業一線奮斗者的身影,他們用初心、用擔當,奠定了岳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