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守護好一江碧水,建設最美長江岸線
市州連線丨跨城移動直播,聽政府工作報告最生動的民心注解
來源:湖南省城陵磯港口集團 時間:2020-01-14 瀏覽: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以融媒體指揮中心(中央廚房)為總后方,以紅網云為全程直播鏈路,用移動直播的形式,對兩會進行輕量化、沉浸式報道。這是今年兩會期間,紅網使用的“獨門利器”。紅網多路記者跨城移動直播,讓人大開幕會聲音迅速傳遍湖湘大地。
1月13日下午,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紅網融媒體指揮中心(中央廚房)即時連線各市州記者,在全省各市州鄉鎮、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帶來了最迅速、真實的政府工作報告市民反響。
【湘西】群眾脫貧新期待
紅網湘西站記者歐陽琴芳在花垣縣十八洞村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2019年)實行“扶貧 扶志 扶智十二條”,大力開展駐村扶貧、對口幫扶和“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行動。
【連線坐標】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
【民生“微鏡頭”】在湘西十八洞村,“第一書記”孫中元講述了當地關于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帶動村民共奔小康的發展之路。孫中元介紹,從2014年,對湘西十八洞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把“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十八洞村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一名黨員聯系五戶群眾。截至目前,十八洞村全村共組建了41個“五興互助小組”,帶動了全村225戶農戶,實行了全覆蓋。把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如相互照顧小孩,相互提供就業信息,相互幫助發展生產等,具體到“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的工作中來。2019年,十八洞村全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4668元,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50余萬元,來村旅游的游客人數達到了60多萬人次。
【長沙】文創產業新IP
紅網采訪中心記者盧欣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實地探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加快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的建設。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分別新增企業1012家、812家。實施115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連線坐標】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
【發展“微鏡頭”】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位于長沙市開福區,瀏陽河第八灣。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有很多的文創產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愛奇藝、西瓜視頻、新浪、還有紅網等等。“對標中關村,建設馬欄山”,未來將會有2000多家文創企業落戶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它的目標就是要建成:文創內容中心、數字制作基地和版權交易基地,成為中國的“V谷”。
長沙橘子洲頭碧波萬頃,江水清澈。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長株潭綠心保護等突出問題整改,穩步推進“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國省考核評價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提升。
【連線坐標】長沙橘子洲頭
【發展“微鏡頭”】2019年2月,省委書記杜家毫主持召開會議,部署和制定了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按照鞏固和提高的目標,圍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凈的目標,進一步實施綜合措施,使湘江全域水質穩定在三類以上,大部分飲用水斷面達到二類水質的標準。紅網長沙站記者羅輯學在長沙橘子洲頭岸邊實地探訪。漫步在湘江邊,看到碧波萬頃,江水清澈。八百里洞庭湖,水中“大熊貓”江豚繁衍生息,數量回升,這些對于環境十分挑剔的美麗精靈,見證著湖南生態環境越來越優良。
【株洲】航空制造新臺階
紅網株洲站記者龍琦在蘆淞區航空城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系統推進全域創新,以“三谷多園” “長沙·科創谷”“株洲·動力谷”“湘潭·智造谷”為引領,強化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連線坐標】株洲市蘆淞區航空城
【發展“微鏡頭”】“歐若拉”是湖南山河科技自主研發的輕型運動飛機,已獲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設計批準書”,山河科技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家通過民航這項認證的企業。1月13日,紅網記者走進株洲市蘆淞區航空城,對株洲先進制造業進行探訪。
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鄧宇表示,2020年湖南省將繼續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民營航空制造業來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相信2020年在省政府的指導和扶持下,可以讓企業、讓湖南省的航空制造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湘潭】智能制造新格局
紅網湘潭站記者凌雨晴在湘潭高新區新松機器人產業園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湘潭·智造谷”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著力構建“智能技術+智能裝備+智能服務”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與“長沙·科創谷”“株洲·動力谷”一起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
【連線坐標】湘潭高新區新松機器人產業園
【發展“微鏡頭”】在湘潭高新區,湘潭站記者采訪了新松機器人產業發展(湘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兵,聆聽了他關于企業技術創新的見解,以及該產業園未來的發展規劃。楊兵表示,新松機器人公司將以品牌、技術、人才、資金為抓手,推動湘潭整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力推湘潭工業4.0的發展,打造五位一體的、生態型的、領先的智能制造特色新城,以人才導入、產業導入、技術導入、創新導入為四大板塊,進行全方位的項目推動。
【岳陽】通江達海新征程
紅網岳陽站記者羅玲在岳陽城陵磯港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2019年)積極創建中國(湖南)自貿區,抓好長沙、岳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高新區、經開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提質升級,優化口岸功能。
【連線坐標】岳陽城陵磯港
【發展“微鏡頭”】省港務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兵介紹,省港務集團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和岳陽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湖南省長江岸線整治和綠色高效利用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湖南國企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目前,省港務集團全力推進新港二期建設,力爭在今年六月份開港運營,在二期投運后實現岳陽港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從50萬到200萬標箱的突破。目前,岳陽市正推進全省港口資源整合,打通湖南一江四水、通江達海的最后一公里。
【衡陽】能源汽車新動能
紅網衡陽站記者蔣楠在衡陽白沙洲工業園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全省)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左右,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加速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增速超過30%,移動互聯網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300億元。
【坐標】衡陽白沙洲工業園
【發展“微鏡頭”】據白沙洲工業園東部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凱介紹,新能源汽車項目從2018年10月簽約到2019年12月整車下線,只用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2020年4月就可以進行量產,年產新能源客車3000輛,新能源乘用車1000輛,年產值達30億元。今后,將圍繞衡陽新能源客車項目,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引進核心零部件項目落戶園區,讓衡陽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邵陽】環保理念新標桿
紅網邵陽站記者賈星在邵陽經開區桑德集團鴻捷公司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取得豐碩成果。
【連線坐標】邵陽經開區桑德集團鴻捷公司
【發展“微鏡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發展的一個重點區域,桑德集團協項目落戶邵陽,借助區位優勢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湖南兩會開幕式當天,紅網邵陽站記者賈星在邵陽經開區桑德集團鴻捷公司進行采訪。鴻捷公司總經理趙超表示,桑德集團秉持環保理念致力動力電池的回收,做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的領導者,為邵陽綠色生態工業轉型的蓬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常德】軌道建設新佳績
紅網常德站記者李彩虹在常益長高鐵漢壽段施工現場。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浩吉、黔張常鐵路開通運營,懷芷、南益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常益長鐵路全面開工,長益復線、龍瑯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鐵路、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分別達19個、25個,新增鐵路通車里程564公里。
【連線坐標】常益長高鐵漢壽段
【發展“微鏡頭”】1月13日,在常德市漢壽縣,長益常高鐵施工現場。記者現場了解長益常二標的工程推進情況。長益常二標全部位于常德市漢壽縣以內,全長27.5公里,以橋梁工程為主,項目自2019年6月中標進場以來,本標段創造了長益常鐵路四宗臨時性用地一次性交付,全線第一家中心實驗室投入使用等一系列佳績。漢壽制梁場計劃春節后啟動制梁場的國家認證工作,預計今年五月份開始下梁作業。
【懷化】產業小鎮新亮點
紅網懷化站記者彭淵林在懷化通道縣坪坦鄉進行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2019年全省)確定重點支持30個農業、工貿、文旅特色產業小鎮,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增長9%。
【連線坐標】懷化通道縣坪坦鄉。
【民生“微鏡頭”】懷化通道縣坪坦鄉依托得天獨厚的民俗文化優勢,致力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成功打造了以皇都侗歌文旅小鎮為核心的一系列景區業態。1月13日,記者走進文旅小鎮對皇都旅游公司總經理吳方旭進行了采訪。吳方旭表示,文化旅游產業促進了皇都村168戶、714人全面脫貧,帶動全村人民踏上了小康致富之路。2019年皇都侗文化旅游小鎮接待游客量約為12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為3.6億,到2025年,預計接待游客量約26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14億。
【婁底】特色小鎮新氣象
紅網婁底站記者李梅花在婁底雙峰縣永豐醬業湘寶辣醬曬制現場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一縣一特”“一特一片”深入實施,(全省)確定重點支持30個農業、工貿、文旅特色產業小鎮,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增長9%。
【連線坐標】雙峰縣永豐鎮辣醬企業
【民生“微鏡頭”】在婁底雙峰縣永豐醬業湘寶辣醬曬制現場,婁底站記者圍繞“一縣一特”“一村一品”,提升“湘”味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話題,采訪了雙峰縣委副書記付凱軍。近年來,雙峰結合產業扶貧,著力推進永豐辣醬提質升級,2019年銷售額達到8.4億元,聯接農戶2.3萬人,為當地農戶增收1億元的現狀與成績。
【郴州】綠色發展新示范
紅網郴州站記者湯思柔在西河沙灘公園采訪。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出臺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實施方案、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我省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和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率先建立省級環保督察和自然資源督察體制機制。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長株潭綠心保護等突出問題整改,穩步推進“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
【連線坐標】郴州西河沙灘公園。
【發展“微鏡頭”】201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郴州市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方面,郴州西河沙灘公園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西河沙灘公園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量的非法礦口因規模小、設施簡陋、技術落后和生產粗放,從而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西河及周邊的環境是日益惡化。2008年,郴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抓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對郴州市蘇仙區西河流域內的重金屬企業進行科學規范,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現在的西河流域,水更清了,景色也更美了,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西河沙灘公園還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節假日來此休閑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
【張家界】全域旅游新機遇
紅網張家界站記者李森林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采訪游客。
【省政府工作報告原文】(2019年全省)旅游收入增長13%左右。(2020年)增加文化旅游、健康養老、家政和托育等生活服務有效供給,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連線坐標】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民生“微鏡頭”】張家界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僅僅只有三十出頭的“年紀”。建市之初,張家界的旅游人次為54.7萬人次,到2019年增長為8162萬人次,實現了質和量的飛躍。如今,張家界正從旅游觀光型城市向休閑度假型城市轉變,已確立了“三星拱月”的全域旅游大格局。1月13日,記者走進張家界核心景區之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采訪了外出游玩的市民向先生。“我來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來到張家界這個城市居住已經快20年了。”向先生介紹,“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得知省委省政府將加大對張家界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生活服務方面的扶持和投入,我覺得這是對張家界城市旅游發展的一個支持和肯定。”向先生表示,旅游業為張家界座城市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游客,作為一名外來的市民,有人脈的地方就有錢脈,有人氣的地方就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