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持彩練當空舞 ——記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孫權
來源:湖南省城陵磯港口集團 時間:2024-01-31 瀏覽: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
著箱、閉鎖、起升、落箱、開鎖……岳陽城陵磯新港碼頭,橋吊林立,在離地面20米高的駕駛室里,如“穿針引線”般的操作在孫權手中一氣呵成。
孫權是港務集團新港公司一名岸橋司機。12年來,他從“小白”,到入行成為港口“裝卸工”,從學習開場橋,再到開技術含量和能力要求更高的岸橋,一路走來,他獲得了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國企楷模”、岳陽市“巴陵工匠”等多項榮譽。而今,他被國家交通運輸部評為2023年度全國交通技術能手。
潛心學習,梅花香自苦寒來

孫權(右一)正在和維修師傅學習設備保養知識
中等身材,皮膚黝黑,笑容憨厚,說話語速有些慢。大多數人對孫權的第一印象是“老實、性子慢”,而當他坐上起重機駕駛座又像換了一個人,笨重的門式起重機在他的操控下如行云流水、靈巧自如。
這是12年來,他日復一日,精細控制,練就的一手好本領。
回憶起剛入行時,孫權在場橋工作經常是手忙腳亂,速度和準確率都很低。師傅告訴他,“要想成為一名好的橋吊司機,不能心急,也沒有捷徑,唯有苦練。”
孫權牢牢將師傅的話記在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開好吊車”。每天天剛蒙蒙亮,他就來到公司,利用休息和無作業任務時間獨自操練。為盡快了解橋吊零部件組成、觀察橋吊運行軌跡、分解橋吊操作步驟,他每次都緊緊跟在專業保養、檢修設備的師傅身后虛心請教。師傅走了,他就自己爬上爬下,一個部件接一個部件地摸索,鋼絲繩、吊具、傾轉裝置……常年跟這些部件打交道,以至于現在他的雙手都殘留著洗不掉的油漬。
從零基礎入行,靠著勤學苦練、細心觀察,孫權成為同批新進員工中第一個出師的人。這些年,他不斷精進技術,從最開始吊一個箱子需要10分鐘,到現在只需1~2分鐘,從未出現過一次操作失誤。2017年10月,他在湖南省交通運輸行業港口電動港機裝卸司機技能競賽中榮獲第二名。
大膽創新,天工人巧日爭新

孫權在操作吊機進行裝卸作業
2023年12月28日,岳陽氣溫低至3℃左右,新港碼頭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滿是機器聲的嘈雜環境里,孫權像往常一樣在駕駛室內,看著腳下集裝箱,宛如玩具積木大小,實則其重量最高可達35噸,即便空箱也有1噸多。而他要做的是“穿針引線”,將由4根鋼索吊著的4個錐形鎖頭送入集裝箱4個角猶如針眼大小的鎖孔。經過近4個小時的時間,100多個集裝箱精準吊裝到位,精確度控制在2毫米之內。
新港公司總經理任一兵曾現場觀看了孫權操作后夸贊道:“看孫權吊箱,基本只聽到吊具轉銷開閉鎖的聲音,聽不到金屬撞擊聲,真是一種享受。”而這背后是孫權成千上萬次反復操作試驗的結果。
集裝箱高程很難掌握,常有因減速時間掌握不準,集裝箱對集卡車較猛沖擊,造成車板損壞的現象發生。孫權對此也很苦惱。
他得知青島港橋吊隊長許振超的事跡后,自己上網搜索,仔細研究他創造的“無聲響操作法”,又通過反復實踐摸索,很快掌握了集裝箱高程的識別和控制技巧。
初次成功使孫權信心倍增,接下來他又獨創了“兩慢一快”操作標準、“垂直起吊法”“三次停頓起吊法”和穩、快、輕、調“四步吊箱法”,不但大幅降低著箱沖擊力,減少了“打保齡球”“箱連卡吊”“卡碰箱”“箱穿洞”等港口典型事故發生頻率,還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成功將岸橋吊箱速度由原24自然箱/小時突破至34自然箱/小時。
初心不改,風景這邊獨好

孫權與徒弟們分享操作經驗
橋吊司機工作艱苦,全年四班兩倒,經常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無論是烈日當頭的午后,還是光線漸弱的黃昏,都要時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和他同期到岸橋工作的同事大多都已轉崗,而他堅持“只要干得動,就會在自己熱愛的岸橋崗位上多干一天”。
為了將這份“熱愛”傳承給更多人,他提請公司成立“孫權勞模創新工作室”“師帶徒工作室”,自制《大風天氣穩鉤方法》《特殊船型裝船注意事項》《常見設備故障應急處置》《雙吊具著箱技巧》等20余個課件,與其他8名工作室成員利用空余時間為大家授課。2023年9月,他牽頭將自己與公司10余名老師傅多年來的操作經驗編印成100多頁的《橋式起重機內培教材》,成為大家學習的“手邊教材”。
“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的技術提高了,新港公司集裝箱吊裝能力才能走在港口前沿。”。孫權提出“比學趕超,爭創一流”口號,制定橋吊司機年度考培方案,分階段、分重點進行細化,協助公司每月開展一次“穩、準、快”技能之星評選,將評選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激發一線司機們創先爭優的工作激情。2023年10月,新港公司4名參賽選手在湖南省交通運輸行業電動港口機械技能競賽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幾乎包攬了該賽事的全部獎項。
2009年至今,孫權共帶出了11名業務骨干,其中技師3名、高級工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