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江碧水 打造精品工程
劉新民
(2020年5月26日)

國兵董事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城陵磯老港環保提質改造項目作為省港務集團成立以來打造的第一個重大項目、精品工程。自2019年6月正式開工以來,集團上下克服施工工期緊、難度大、任務重等諸多困難,特別是疫情嚴重影響進度的情況下,眾志成城,奮力推進,于今年4月25日——習總書記視察岳陽兩周年之際順利實現投產,F將項目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先思先行,以干事創業的擔當謀篇布局。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岳陽并為長江岸線岳陽段和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精準把脈。為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長江岸線整治戰略,徹底改變城陵磯老港“設備陳舊落后、自動化程度低、環境臟亂差、環保問題突出”的狀況,在省水運投集團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省港務集團投資4.1億元對城陵磯老港實施環保提質改造,決心打造環保與效率雙一流的內河老港改造示范性工程。根據高標準規劃設計,對港區6#、7#泊位予以拆除、對后方堆場進行復綠;對8#、9#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進行環保提質改造;改建鐵路專用線1.88公里;對散貨堆存區進行全封閉處理,新建一座5.17萬平米的長江流域首個巨型“膠囊式”全封閉散貨倉庫。碼頭前沿新置3臺800t/h橋式抓斗卸船機,大棚配置3臺3000噸/h斗輪堆取料機,通過全程封閉式皮帶廊道和1臺3000噸/h鐵路裝車機,在1.5小時內可完成1列55節(約3500噸)車廂的裝車作業,設計方案為國內首創。項目具有全封閉、無污染、設備新、工藝優、裝卸能力強、覆蓋范圍廣等特點,改造完成并達產達標后,港口卸船工藝得到極大改進、效率成倍提高,實際年吞吐能力可達到1000萬噸,且解決了生產作業過程中的撒漏和揚塵問題,碼頭污水尾水、噴灑水將統一收集至港內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循環水再次用于港內噴灑、綠化噴淋,實現污水零排放,真正做到守護好一江碧水。
二是不破不立,以必定功成的決心強力推進。我們克服困難,頂住壓力推動項目前期工作,2019年2月下旬才確定鋼網架大棚方案,3月進行工可,到5月僅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立項批復、項目招標、設計方案評審、施工圖審查、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同時,3月底老港岸線復綠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同步實施,修復港區內沿河綠地面積約4277平方米,并依托城陵磯老港歷史底蘊,打造文化生態港區。2019年6月,改造項目正式動工。第一步是拆除施工區的房屋、舊倉庫、舊設備、舊軌道,包括原有碼頭的橋吊;第二步是碼頭主體工程、港區鐵路工程、散貨封閉料場建筑工程開始施工,其中魯糧新元油罐、天欣大型水泥罐是經過艱難談判后于8月才拆除完成。全面改造老港口,是破舊立新的過程,在改造的同時生產運營要同步進行,施工與生產矛盾極為突出,協調量大。為確保生產與建設兩不誤,我省港務集團組織城港公司和施工、設計、監理、設備廠家等參戰單位開展了“最密切”的對接協作。開工以來,每周組織一次協調會,每天施工現場召開“生產+建設”調度會,有效解決了生產和建設的矛盾與沖突。2019年,城陵磯老港完成散雜貨進出港量1606.2萬噸,同比增長1.6%,其中12月31日完成11個專列裝車創下港口單日新紀錄;今年一季度完成散雜貨進出港量470.5萬噸,同比增長9.5%,真正做到了項目建設與生產運營“兩手抓”“兩不誤”。
三是對標對表,以大國工匠的精神爭創一流。項目建設涉及到水運、道路、鐵路、綠化、鋼結構、房建、機電等諸多專業工程,交叉作業多;老港年代久遠,施工區域地下燃氣管道、通信電纜、電氣線路、給排水、涵洞錯綜復雜,改造起來比想象的難,國內沒有參考,項目工藝繁瑣,工期緊,邊設計邊施工,邊施工又邊調整設計,施工中鐵路、鋼網架要分包,技術要求高,困難重重,參建各方都發揚工匠精神,齊心協力,攻堅克難。2019年9月25日,我們召集各參建單位做好百日會戰安排,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的標準要求和時間任務表,推動項目建設再提速。10月3日,配套鐵路正式通車,改建后的鐵路等級從四級提升為三級。最主要的建設項目鋼網架大棚,是由33456根桿件、8258個螺栓球拼接而成,長470米、高46.5米、單跨經110米倉庫,為亞洲面積最大、長度最長,長江流域首個巨型“膠囊”式散貨大棚。10月19日,大棚鋼網第一個起步架順利合龍,各參戰單位克服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等困難和不利天氣影響,保質保量推進。12月底完成直線段安裝,今年3月15日鋼網架全面合攏,4月9日全面封頂。大棚歷時5個月高空作業,各種重型設備吊裝、交叉作業,施工與生產搶抓進度的同時,未出現一起安全事故,除各參戰單位努力外,集團公司工程技術部、風控部、城港公司等部門單位功不可沒。同時,堆取料機、卸船機等主要設備的建造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到項目進度和投產后的運行質量與效率,2019年7月設備開始制造后,我們派出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全程駐廠監造,嚴格審查設計圖紙和技術規范、原材料質量、加工制造過程,面面俱到,精益求精。最終,堆取料機、卸船機11月12日開始進場安裝,皮帶廊道、裝車機等安裝工作也同步進行,所有設備按今年4月23日時間節點完成安裝。
四是嚴防嚴控,以勇戰大疫的姿態奪取勝利。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工程停滯。為加快推進項目復工,我們迅速制定復工方案和防控應急預案,細化防控措施,嚴格落實國兵董事長“三個封閉”“四個到位”“七個必須”等要求。同時,與相關政府部門對接聯系,并做好測溫儀、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準備、復工人員健康狀況排查等工作。2月22日起,項目順利復工后,嚴格要求施工單位做到“內部不互動、外部不流動”,并根據工程進展和疫情變化,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安全施工和疫情防控齊頭并進、萬無一失。3月以來,項目建設進入沖刺掃尾階段,現場每天有600至800名工人同時作業,大棚面板、鋼結構、設備、土建、排水、道路、綠化等工程全面鋪開。我們全體參與者、建設者、管理者日夜揮灑汗水,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以必勝的信心和堅定的行動,最終實現4月25日開港投產,向總書記視察岳陽兩周年交出了合格答卷,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力,樹立了省港務集團的品牌,我們的巨型“膠囊”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已成為全國“網紅”。城陵磯百年老港環保改造已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工程的典范,是省港集團重視環保的杰作(上星期五在交通廳開會,交通部陳清秀局長對老港評價很高)。
項目建設中,集團上下始終牢記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黨委領導班子帶頭、各部門各單位履職盡責,特別是工程技術部的同志天天守在工地,白天做事,晚上想事,任勞任怨,不論工作如何艱苦,他們總抱有一顆奮戰不息的心,和永遠樂觀向上的精神(這就是省港的精氣神),以擔當作為的大局意識、敢打硬仗的頑強作風抓好項目建設;城港公司更是克服施工帶來的不便,螺絲殼里唱道場,充分發揮“釘釘子”精神,散雜貨進出港量每月都保持同比增長,保障了每天5-7列火車,很不容易。特別是國兵董事長親自調研并確定鋼網架大棚方案,去年9月份以來親力親為擔任攻堅克難小組組長,全力推動項目建設;省水運投鵬飛董事長也是多次來項目現場指揮調度,僅投產前1個月就親自調度3次。省市區各級領導先后來項目檢查指導,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此對各位領導的運籌帷幄和全體參戰人員的艱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老港項目設備聯合調試,盡快實現達標、達產、達效。同時,省港要打造岳陽城陵磯現代化港口群,今明兩年還有五六個重大建設項目要推進,我們會將工程質量和安全作為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保障,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建成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勇當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隊和排頭兵。
謝謝大家!